借助兰州理工大学与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school of Architecture)、东南大学三校联合举办“极端环境中建筑结构设计”国际学生研习营的机会,2016年12月5日、8日,分别在我校举办了两场学生双语课国际交流实践活动。一方面,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值得称道的特色做法,每年参加研习营的学生赴不同的地方开展气象灾害、环境污染或极端恶劣条件的体验考察,现场采集数据,设计了不少富有创意的监测和采集装置,有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有赴极地体验的经历。这些经历都令我方学生对他们的研究充满好奇。同时,我国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了解兰州的沙尘、采光、建筑节能、防灾减灾等我国本地区特色问题,也是对方学生迫切想了解的。为此,借着双方学生互相了解的动力,我们组织了双语交流实践活动,由学生英语做报告,教师点评、指导,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第一场交流活动中,四名丹麦学生和我方9名学生、两名教师做报告。第二场交流活动中,14名丹麦学生、一名教师和我方两名学生、四名教师做报告。土木工程系副主任李万润博士、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主任项长生副教授、朱前坤博士、李喜梅博士、杨国俊博士等研究生重点学位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参加报告会。,教学团队还邀请土木学院崔凯博士、段绍臻博士、设计艺术学院青年教师贾丽奇博士等有相关研究特长的青年教师与来访学生做专题交流,回答了对方关心的特色专业技术问题。本次活动不但锻炼了我校双语课学员的国际交流能力,也增强了我校学生的自信心。
丹麦访问学生参加第一场报告会
第一场报告会会场

丹麦学生展示污水样本采集试验 兰州新区风沙观测与采集试验

我校学生吕志祥展示颗粒体调谐减震器 双方学生讨论、提问